立法禁止“过斑马线刷手机”

【题目】

8 月 1 日,《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施 行,其中明确提出:行人通过斑马线,应当在斑马线内尽快 通过,不得坐卧、停留、嬉闹、浏览电子设备或者从事其他 影响交通安全的活动。违反这一规定,妨碍车辆合法通行的,

将处以警告或 50 元罚款。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参考】

(1)表明态度

斑马线是城市交通的“ 生命线 ”,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 的体现。近年来,随着交通安全法治宣传力度的加大,许多 机动车驾驶员都养成了斑马线前主动让行的习惯。不过,不 少行人过斑马线的规则意识还比较模糊。尤其随着智能手机 的普及,对手机形成依赖感的人们一边低头“刷手机 ”,一 边过斑马线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危害自身安全,还会影 响机动车通行效率,增加管理成本。因此,这项规定出台可

以说直指要害,正当其时。

(2)分析政策出台目的意义。

一是,约束公众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以立法为契机可以 唤醒文明意识、倒逼道德提升,继而在长期的执行中形成习

惯,促进多个方面的善治。

二是,完善法律制度,让违规行为做到了有法可依。立法


禁止“过斑马线刷手机 ”,是对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的有益补充,势必引起广大公众的重视和注意,也可以起到

有力的震慑和教育作用。

三是,提升了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立法禁止“过 斑马线刷手机 ”,也是以法治手段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生动 写照,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纠正不文明行为,对于进一步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

意义。

(3)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过斑马线刷手机经常被视为个人习  惯,立法禁止难免会引来一些异议。比如,就行为的判定依  据而言,哪些举动属于“玩手机 ”?“妨碍车辆合法通行 ” 怎么界定?又如,如何权衡背后的执法成本,会不会法不责

众,最后变成“一阵风 ”?

(4)提出对策。

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如何宣传好、落实好相关政策,

唤醒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还需我们继续努力。

一则,完善配套设施是前提。一方面要加强交通管理的智 能化建设,做到智能抓拍、科学检测,对违规行为做到检测 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另外一方面要打破信息壁垒,在保护

好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做到精准惩罚,通知到位。

二则,做好宣传是关键。对于违规行为不仅要罚,更要广


泛宣传,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约束网,

引起民众的重视,起到警醒作用。

三则,全民共享是保障。立法的目的是规范,不是罚款。

唯有人人共守“法治的细节 ”,正视斑马线,文明才在线。


结构化面试是什么

  • 考场实况
  • 题量/时长
  • 评分方式
  • 公平性

结构化面试考察能力

  • 综合能力分析
  •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 举止仪表
  • 应变能力
  • 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
  •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
  • 自我情绪控制
  • 专业(创新)能力

结构化面试流程

  • 确定为面试对象
  • 资料审核
  • 报道抽签
  • 面试候考
  • 考生入场
  • 面试答题
  • 随机提问
  • 考生退场
  • 计分审核
  • 下位考生入场
  • 公布成绩
  • 面试结束

结构化面试题型

  • 综合分析题
  • 情景应变题
  • 人际交往技巧题
  • 计划组织协调题
  • 材料题

结构化面试备考

  • 结构化面试试题
  • 结构化面试经典问题
  • 结构化面试试题及答案
  • 结构化面试热点
  • 结构化面试技巧
  • 结构化面试视频
  • 结构化面试培训班
123123